“豆腐工匠”的奋斗人生

——记“六味斋”豆制品厂厂长巩宝亮

来源:太原晚报 2019-04-27 07:13:34


19年前,他是一线工人;19年后,他成了厂长,头顶"市级劳动模范""时代新人·晋阳工匠"光环。一路走来,他在"磨豆子"的过程中磨励人生,他的创新工作室继承发扬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大胆创新,完成技术革新、工艺改进32项,为企业节约、创收上千万元。他就是老字号"六味斋"的豆制品厂厂长、43岁的巩宝亮。

与“豆”结缘

“这套正上线的新设备,能为工人们降低80%的劳动强度。”昨日,记者走进位于清徐的“六味斋”食品工业园区,豆制品厂厂长巩宝亮如数家珍。眼前的他,肤黑清瘦,介绍起新设备,眼中有光。扎根厂子近20年,“下一线”仍是他的工作日常。“这两天上设备,基本停工一半,车间里少了嘈杂声,感觉挺别扭。”巩宝亮戏谑地说。别看他嘴上这么说,刚进厂时他“相当抵触”,“磨豆子”的生涯磨励了他的人生。2000年,巩宝亮怀揣会计专业的文凭,却在“六味斋”里做起了豆腐,枯燥、机械、重复的工作让他很不甘心。2003年“非典”时,市场上做豆制品的一下少了许多,为满足供应,他与工友们加班加点连轴转都忙不过来,就在那时,他意识到了老企业的存在感与社会责任。也就打那时起,他的职业轨迹与“六味斋”的发展完美重合。

“豆”里乾坤

俗话说:“人生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巩宝亮说,起初做豆腐的路并不好走,一本30多页的专业书籍,他硬是“啃”了两年多才看懂,四五个年头才掌握了基本知识。如今,他已从一位普通的豆制品压榨工人,成长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首批技术专家,小豆腐里做出了大文章。

泡豆、磨豆、加水稀释、除渣、煮浆、点浆,这是做豆腐的主要工艺环节,环环相扣,不能有半点疏漏。传统工艺全靠人工把控,随着相关设备的引进,生产效率相应提高,但这些远不够。“六味斋”的花干是畅销产品,但好吃难切。过去,每天需要15个工人手工切700多公斤,劳动强度超大,工人累得腰酸背疼、胳臂根本抬不起来。巩宝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十几次的试验,切刀改进倾斜30度,难题迎刃而解。如今,每天1400多公斤的花干,4个工人就能轻松切完。经过改进的技术还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专利证书”。2013年,他的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巩宝亮团队完成技术革新、工艺改进32项,累计为企业节约或创造经济价值3000万元,使“六味斋”的豆制品加工昂首迈进“全国豆制品行业十五强”。

巩宝亮技术革新的故事还很多,作为“时代新人·晋阳工匠”,“创新”已融入他的职业生涯。

本报记者李晓琳文/摄

(图中前者为巩宝亮)


图片聚焦


连“心”
第二届消博会展台搭建有序推进
文旅驿站
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