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的老人喜欢捡囤废品?

来源:太原晚报网 2019-08-04 12:26:53


创城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社区积极行动,清除卫生死角,净化居住环境。在此过程中,一些喜欢捡废品的老人囤积废品的现象,开始被逐渐发现。在社区干预和帮助下,这些老人长期囤积的垃圾被清理。这些老人究竟为何囤积废品,是生活所迫还是另有原因?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捡囤废品 乐此不疲

选煤厂社区一位独居老人,十多年来,每天以捡废品为乐,88平方米的屋内,从地板堆到了天花板,堆满了各种废品,甚至这处房子里都没有老人自己的栖身之地。他一般夏天在室外找地方休息,冬天则在楼道里或地下室睡觉。此外,在地下室、楼道和楼外空地,都堆着他捡来的垃圾。今年5月底,在清理工作中,社区、派出所等部门联合行动,苦口婆心,劝说多次,老人才允许拉走他的“宝贝”,这些东西运了60多平车。

家住旱西关街南四条的一位84岁大娘,坚持捡废品24年,但不舍得卖。为此,邻居反映强烈。今年6月中旬,社区开始动员老人,希望她配合创城工作,配合清理工作,最终这些废品被一次性清理。其实,老人有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谈及为什么要捡废品,老人的回答是:“退休工资够花,就是觉得这些东西扔了可惜。再说我也闲得没事,找个事做!”社区干部介绍,老人独居,有一个女儿。女儿曾多次劝母亲处理掉废品,但老人不听。

杜儿坪街西园小区,一位70多岁老大爷,也是疯狂捡废品。今年6月底,接到邻居反映后,属地社区干部前往清理,老人一度不配合。为此,社区又找来老人的儿子协助劝说。老人的儿子苦笑着介绍,父亲是退休职工,有工资,不缺钱,却偏爱捡破烂儿。本来儿子儿媳与之同住,就是忍不了老人的这个坏毛病,才搬出去另住。老人独自生活后,变本加厉,破烂逐渐将整套房子堆满。

其实,邻居们的在意和担心是有道理的。采访中,住户们对老人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这些废品十分影响生活环境,并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因囤积垃圾而导致意外发生的事情也出现过。今年6月30日,新晋祠路万象城附近一小区,一处空地突然起火。消防队员赶到后发现,燃烧物是空地上的一堆废旧物品。扑救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垃圾从何而来,住户们介绍,小区内大部分是南屯社区的居民,一位老人喜好捡废品,楼内无法堆放,就往楼外空地放。“南屯村的人谁家也不缺那几个钱,主要是老人喜欢闹个这。”一位住户认为。

排解寂寞 心理寄托

相比较囤积废品的极端行为,人们身边更多遇见的,是一些普通的捡废品老人。

兴华南小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爷,已经79岁高龄,老伴去世多年,跟随儿子一家生活。老人每天晚间出门,为此还专门戴了一盏头灯。老人介绍,周围小区的垃圾箱一般是上午清理,晚间积攒的东西相对多一些,所以他晚上出门。老人也有退休工资,儿子一家生活幸福,孙子也已结婚成家。全家经济状况很好,他出门捡废品,是将此看成一种生活方式。“捡多捡少无所谓,不在乎那些钱,只要身体好,就要动起来。”

家住和平北路某小区的陈大爷,来自长治市长子县,他来太原的任务是接送孙子,老伴还在老家种地。进城住进高楼后,每天一早一晚接送孙子,剩下时间就他自己,举目不识一人,但总要干点啥。于是,捡废品成了陈大爷解闷的方法。“我每天捡些什么,一律当天处理,不带进家门,怕儿媳妇有意见。三块五块,十块八块,不在意。”

永乐苑小区有一位大娘,更是将捡废品当成锻炼身体和排解寂寞的方式。老人年近八旬,齐齐哈尔人。一儿在山东,一儿在上海,女儿在广东经营饭店。太原的房子是女儿的。当年女儿一家从太原去广东时,也想把她带走,但老人发现自己最喜欢太原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她,一人在太原生活,身边陪伴着两只小狗,她的生活完全沉浸在捡废品中。夏天凌晨4点起床,周边小区走一圈。老人曾经也有过囤积废品的时候,后来邻居反映强烈,她就改成两三天清理一次。

记者发现,这些老人即便不是处于空巢状态,也是处于空巢心理。子女或者不在身边,或者忙于工作和自己的生活,各种各样的原因,让老人们的心理或多或少有了孤独感。

囤物癖好 源自焦虑

对此,山西米兰阳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马映涛接受采访时表示,“囤物癖”以及热衷于捡废品,是老人心理焦虑的一种反应,严重时就是一种病态。

人的行为是其心理的投射和表达。这些热衷捡垃圾的老年人,就是用此行为来表达他们的内心状况,这种状况就是焦虑。

这些老人在焦虑什么?马映涛分析,老人们主要焦虑在自己的价值感、健康状况和安全感。能捡回来废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人的价值;能捡回来废品,说明老人的身体还很好;而将捡回来的废品堆满屋子,满满当当的屋子,则满足了老人的安全感。

马映涛针对“囤物癖”的现象特别分析:人在社会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但是,这些老人由于自己喜欢囤积物品的癖好,惹得家人反对,惹得邻居反感。如此一来,老人的人际关系一步步恶化,无法与人打交道,老人又会进一步将注意力集中在物上。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可能是囤物癖形成的最大原因。

子女陪伴 心灵良药

问题的原因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自然就有了,那就是子女陪伴。

马映涛认为,遇到此类老人,家人千万不要嫌弃,更不要放弃。子女应从心理上接纳,从感情上理解,从行动上陪伴。只有让老人感觉到他(她)存在的价值,让老人感觉到他(她)的身体依旧很好,让老人感觉到足够的安全感,然后在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老人捡废品囤废品的习惯,自然可以改变。

同时,子女应鼓励和配合老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帮助老人建立新的社交圈,也能有效转移其注意力。如果不能常伴老人左右,可以多利用网络和电话进行沟通,多交流,多关心,让老人心有所依。

马映涛最后说,小的时候,儿女的安全感来自父母;老的时候,父母的安全感来自子女。除物质生活的满足外,还应有更多的心灵抚慰,多关心,多体贴,多沟通,多陪伴,让父母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每个儿女应尽的责任。

本报记者 申波 文/摄


图片聚焦


黄河岸边赏天鹅
潇河国际会议会展中心11月1日起陆续试运营
中国空间站组合体1:1展示舱首次亮相中国航展
天鹅又来清徐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