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绕地球“飞”了480圈

一位功勋飞行员的新年“飞天记”

来源:太原晚报 2019-01-02 05:21:24


观察这个世界,有无数种角度。58岁的杨建喜有一个旁人难以企及的专属座位——在万米高空之上。43年里,他总飞行时间超过2.7万个小时,飞行里程相当于绕地球飞行480圈,且没有出过任何差错。2018年,他被中国国家民航局授予“功勋飞行员”奖章,这是一名民航飞行员的最高荣誉。新年第一天,记者前往太原机场,感受东航山西分公司机长杨建喜的新年首飞,为您讲述这名“功勋飞行员”的幕后故事。

从轰炸机到民航客机

想要成为一名“功勋飞行员”,有个硬杠杠,连续安全飞行至少要达到2.6万个小时。这是个啥概念?就是不吃不喝不睡一直飞,要整整飞3年。更何况,如果按照民航局飞行员每年飞行时间不得超过1000个小时的规定,至少要连续26年安全飞满最高标准,才能达到这个标准。而且,必须“无任何差错”。所以,这个荣誉来之不易。

杨建喜常被同行们称为“杨叔”“喜爷爷”,无不说明他已是民航客机飞行员中的“老资历”。“我之前是空军飞行员,飞行生涯要从1976年算起,那时在部队开的是轰炸机。轰炸机对稳定性要求更高,这一点与民用客机相似,因此,那段经历让我日后改驾民用客机变得轻车熟路。”他说:“1986年,我从部队转业,紧接着开上了民航客机,驾驶过的机型从轰-五、轰-六、里-二等军用飞机,到空中王国 B-200 的航测机,再到 TB-20 型训练机,再到伊尔 -14、 波音737-300、波音 737-700、波音 737-800……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

开老飞机全靠眼睛

在杨建喜的记忆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谁要能乘飞机出行,那真是了不起的事情。因为不但机票贵,而且还要相关部门开具证明才能购买。

他告诉记者,那时坐飞机的人很少,即使到了春节前后,旅客也不多。太原的出港航班仅有至西安、长治、北京等为数不多的几条国内航线,国际及地区航线根本不敢想。当时每天的航班起降量要比现在少很多,通常早上8时多开航,一般情况每小时只有三四个进出港航班,晚上9时左右,机场就准备关闭了。

“我记得,以前,市民需要拿着单位的介绍信才能买机票。直到1993年,国家取消了购买机票必须持单位介绍信的规定,民航运输开始真正走向大众化,普通老百姓拿着身份证就能买机票。但因为票价昂贵,对普通市民而言,坐飞机仍然是件‘奢侈’的事,那时候,坐飞机的大多是公务出差人员和生意人。”他说。

他回忆起最初驾驶的伊尔-14型老飞机,客舱不分普通舱和头等舱,只有不到30个座位。因为时速只有200公里,还可以把驾驶舱窗户打开。机舱里面也相当简陋,没有导航雷达,飞行时全靠驾驶员的眼睛。机组除了机长、副驾驶,还要有领航员、机械员,往哪飞全靠地图和罗盘定位。有时遇到颠簸,机长和副驾驶要同时握住操纵杆才能稳住飞机。”

他的字典里没有节日

“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元旦、春节,只有春运。”2019年元旦,杨建喜依然没有休息,一大早就从太原飞向南京。“很多人飞越万里是为了和亲人团聚,我们的责任就是把他们平安送到亲人身边。”

起飞前,杨建喜向记者讲述了几个小插曲。在2007年2月的一天,他在执行乌鲁木齐——上海的飞行任务时,由于去乌鲁木齐的航班延误,当地的旅客情绪很大,并拒绝登机,由于当时天气非常不好,气象预报将有大雪来临,如不尽快让旅客登机和起飞,航班就有可能被取消。一旦不能起飞,不仅影响旅客的行程,也会给公司的效益造成损失,而且会产生一系列的后续延误。杨建喜知道,作为机长,绝对不能有任何的焦躁情绪。他一边安抚旅客的情绪,一边积极和机场方面配合,并得到帮助,使这些旅客及时登上了飞机,飞机才按时起飞。起飞不久,大雪降临,机场关闭。

不能过分依赖电子设备

杨建喜说,大约2000年后,明显感觉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越来越多。太原机场起降的机型也不断更迭,他驾驶的飞机从小到大,从人工操作到自动驾驶,电子化设备越来越丰富,但他始终认为再先进的电子设备也替代不了飞行员的驾驶技术和应急处置能力。

他经常对年轻驾驶员讲:“做咱们这行就要把每次飞行都当作第一次上机,认认真真、规规矩矩地飞好,也不要过于依赖电子设备,扎实的技术才是吃饭的本钱。”

“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开一开国产大飞机……”杨建喜说。

本报记者 李 涛通讯员 倪芳 文/摄

责编:俞涛


图片聚焦


天鹅又来清徐做客
戏曲进校园
赏菊
邀你游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