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有多难他们有多拼

——太报集团驻娄烦河家庄村扶贫工作侧记

来源:太原晚报 2019-01-19 04:07:48


太报集团、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派驻河家庄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研究扶贫工作。

娄烦河家庄村是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定点扶贫村,1月11日,集团向员工发出倡议,帮助村里销售小米。3000余斤小米经太报电商平台,大部分销售完成,其余由员工爱心认购,迄今全部售罄。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宋立纲说:"眼看春节临近了,节前一定要把销售款及时交到河家庄村村民手中。"

集团党委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抱着脱贫不巩固,我们不脱钩的决心,认真把好事办好。

等不起 慢不得

河家庄村地处娄烦县城北侧,是个贫困村。村户籍人口327户,常住人口2000余人。

扶贫工作队深知,工作等不起,慢不得。2018年12月8日,天蓝盈盈的,气温低至零下21摄氏度。村干部前面指路,太报集团帮扶到户责任人各自去往帮扶结对的村民家中。坐炕头、拉家常、讲政策。

低保户李兰云身体残疾,无儿无女,经常拖着病腿上山放羊。羊养大了,卖不出去,工作队很快帮其卖掉羊肉。看他缺衣少穿,工作队送来好几身衣服。每个贫困户家里,工作队同志们走过不下五遍。1月16日,记者采访了第一书记张兆吉,他瘦削、精神,不失军人本色。“部队教会了我服从、忍耐、坚持。扶贫难,难点和突破点都在做好人的工作。”

随着精准扶贫标准细化,村民段亮则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进不了贫困户之列。张书记拿着标准给他逐条对照、耐心解释,“张书记说的,我信。”他由想不通到心悦诚服。

村民李爱忠母子,属于帮扶中“无后劲儿”家庭,老人岁数大身体不好,儿子无技能,张书记几次找镇长、书记,终于让他家吃上低保。

“输血”变“造血”

“河家庄村脱贫摘帽已达标准,接下来是今年3月的脱贫验收。”张兆吉书记说。

“集团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进行了帮扶结对调整,入户责任人全部由集团中层以上干部担任;多次慰问贫困户,捐书捐文具;帮助农民卖小米3000余斤、卖大豆10000余斤;节日对全体村民实物救济价值30余万元;还利用新媒体两微一端发布扶贫工作报道。”

“我们开展了八次脱贫学堂活动,并为村两委提高管理能力提出建议。集团机关支部把河家庄村支部结为编外党建支部,帮扶村支部建设。两委班子责任心、凝聚力获得显著提升。”

张书记在脱贫课堂讲课,拿身边典型举例,告诉村民,要想富,就要勤于学习劳动技能,思维必须跟上时代发展。

帮扶结对人员利用电话、微信等手段,每年为村里务工人员提供服务信息100余条。县乡只要有劳动技能培训和招聘会,扶贫工作队就组织村民去参加。走出去,眼界就开了。

“辛苦指数”换来“幸福指数”

对于国家扶贫战略来说,扶贫工作队就像大机器上的小齿轮,是高速有效运转的重要环节。

第一书记张兆吉说,“我接力王海华书记承担扶贫任务以来,家里搬家等家务事都甩下,5+2、白加黑是家常便饭。集团为我协调后顾之忧做了很多。”

“人们以为扶贫工作是个轻松活儿,其实,国家政策需要吃透,走村串户要做细做实。”同样军人本色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志强说。

白天走访贫困户,晚上回来开会。那晚散会天黑,李志强扭了脚,他不吭不哈忍痛坚持。志强妻子在太原家中两度心脏病突发,他都不在身边。

不分昼夜,没有周末,工作队员王春明累到贫血住院。

回望整个扶贫工作,李志强深有感触,“这几年,国家精准扶贫力度越来越大,怎样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谁家有几口人?房子漏不漏?谁家娃娃该上学,粮食够不够?上学就医愁不愁?谁家老人65岁啦,必须心里明明白白。”

工作队踏实做事,村民都看在眼里。他们表达心意送来土豆、蔬菜。张兆吉书记说:“每次农民朋友看我的灯亮了,知道我回来了,就像家人一样招呼我回家吃饭,不过咱得守纪律。”“农民很淳朴,真的不能对不住他们。”

走进今天的河家庄村,全村水泥路通到各户家门口;宽带网络、广播电视入户;村里有卫生室和执业医师;有党建阵地和议事场所;住房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100%;贫困户的“三保险、三救助”得到落实;教育实现幼儿到小学无缝对接,全村无一适龄学生因贫辍学。2018年原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7132.9元。农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本报记者 马红缨

责编:俞涛


图片聚焦


天鹅又来清徐做客
戏曲进校园
赏菊
邀你游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