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他一直守护这个声音

来源:太原晚报 2019-02-12 08:22:07


每当我们乘坐火车出行,就会被车厢里一曲轻松美妙的音乐所吸引,心情便会立刻舒缓下来……在漫漫的春运旅途中,列车广播是大家无形的朋友。您可知道,在"好声音"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献的铁路通信工。58岁的游振海就是其中一位,现任太原通信段太原广播工区的工长。38年来,他一直用心守护着一趟趟南来北往列车上的"好声音"。

历经12代列车广播

“旅客朋友请注意,现在广播寻医,6号车厢有位旅客突发疾病。有哪位旅客是医务工作者,请您到6号车厢协助我们治疗,我们向您表示感谢……”列车上,每一台广播设备都“身担重任”:向旅客宣传旅行知识,提醒旅客到站时间,音乐传唱,介绍沿途景点、引导旅客安全乘车。少了它,列车就成了“哑巴车”。游振海的岗位是负责列车广播设备的安装调试、日常检修。1981年,21岁的游振海顶替父亲参加工作,从那时起,他就与列车上的广播设备打交道。从最初的青春年少,到如今的两鬓斑白,他始终兢兢业业。至今,他历经了12代广播设备的更新。38年来,他从最初的 SK50-2 型模拟广播机,到最新的 SLG-2008G 型数字广播机,经历了12代广播设备的升级换代,所有设备的型号、年份、生产厂家、设备性能,他都了如指掌,检修时得心应手。

给火车治“嗓子”

列车广播设备的检修维护,是在列车入库后进行的。每次作业,需要对广播主机、车厢喇叭进行逐个巡视检查,发现设备缺陷就需要立即处理。

真正做起来,难度并不小。一列普通的“绿皮”火车通常有18节车厢,每节26.5米,完成一次作业需要行走一个往返将近1000米,至少需要50分钟,而每天入库的火车就有23列。火车入库后发电车将不再供电,为了满足广播设备加电试验需要,每次作业,除了背着沉重的工具包,还得携带十余斤重的锂电池,工作特别辛苦。

有一次,工区管辖的46台列车广播设备需要全部更换为最新的广播机。游振海说,这种大范围的设备更新换代,任务量巨大,犹如为列车“换血”。不仅需要短时间内完成设备安装调试,还需要学习维护保养知识。对于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游振海来说,接受新知识比干活还难。不爱说话的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余,一个人钻研新设备的原理结构、技术指标等,不懂的地方积极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直到熟练掌握才肯罢休。

让"好声音"更嘹亮

为了让列车广播员能快速地熟悉新设备,游振海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编写成方便理解的讲义,每年春运前,主动联系客运部门义务培训列车广播员。经他培训的广播员有3000多人次,他被广播员亲切地称为“喇叭哥”。

春运里,游振海经常冒着严寒穿梭在停满列车的整备库内。上车时,把手上是厚厚的冰霜,必须得戴上棉手套才行,否则,手一握,便粘下一层皮来。进入了车厢,更是没有暖气和空调,零下十几度如同“冰窖”一般。

遇到检修重新组装的列车或是发现电缆故障,这就需要对电缆线进行连接作业。为了操作灵活和作业质量,游振海在接线过程中从不戴手套,宽厚的大手上下翻摆,灵巧地剥线、接线,时间久了,手都冻僵了,他就哈哈气、搓搓手,再把手伸到脖子后面暖暖,暖好了,再接着剥。喇叭线特别细,一个不小心,就剥坏了,还得重来,碰上难接的喇叭,一接就得一小时。38年来,他检修列车多达6.4万余列,从未漏检一节车厢、漏修一个喇叭,确保了每辆列车的喇叭声音嘹亮。

游振海一家三代与铁路结缘,谈起自己的家庭,他抑制不住的骄傲和自豪:“我父亲是一名通信工,在铁路干了一辈子,我也干了38年,儿子游志鹏是太原机务段一名火车副司机。”

铁路梦在祖孙三代手中接力和延续……今年春运,游振海仍坚守着,只为让喇叭里传出的音乐成为乘客旅途的享受……

本报记者 李涛 通讯员 张炯 文/摄

责编:俞涛


图片聚焦


天鹅又来清徐做客
戏曲进校园
赏菊
邀你游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