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血脉续写先烈荣光

来源:太原晚报 2019-04-05 08:09:14


清明时节雨纷纷,缅怀先烈祭故人。一束菊花、一个鞠躬、几许默哀,良久静思,过程简洁却不简单,仪式肃穆而不敷衍……历久弥新的清明节,连接了古今,架起我们与先辈英烈沟通的桥梁,更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缅怀承遗志

暮春清明,草木吐绿,黄坡烈士陵园格外庄严肃穆。

“我们宁静幸福的今天,正是你们用生命点亮的明天……”纪念碑前,尖草坪区镇城小学的孩子们正大声诵读。烈士墓前,孩子们依次敬献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浩浩荡荡的队伍,始终保持着整齐的队形。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连日来我市烈士陵园和纪念馆迎来了祭扫高峰。人们自发地为英雄先烈们的墓碑轻拭尘土,在革命烈士的纪念碑前深鞠一躬,重温他们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这一刻,家和国紧密地连在一起,共同镌刻在年轻一代的心灵深处,家国情怀也因此生生不息地传承。

国与家共祭,哀与乐并存。悼祭逝者,是为勉励生者不忘初心,红色基因的传承在阳春之日焕发出勃勃生机。

鲜花寄哀思

龙山陵园,文明祭扫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入口处“纸烛换鲜花”服务区内,志愿者正为市民发放宣传单。

“纸烛换鲜花,一方面是宣传文明祭扫,另一方面也提醒市民来园不要携带香蜡纸烛等丧葬用品。”清明期间,我市各陵园都在提倡鲜花寄哀思,植树缅先人等绿色的祭扫方式。

“以前祭扫用的是香蜡纸烛,现在大家都用鲜花了。”文明祭扫、绿色祭扫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清明祭扫的方式在变,不变的是那份情感和寄托的哀思。

网络思故人

4月3日,柳巷街办开南社区,36岁的赵女士在社区干部的指导下,在网上建立祭奠空间。

“为逝去的亲人献花、点烛,配上一段小小的文字,也能传递思念之情。”赵女士告诉记者,网络祭扫很适合像她这样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对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既能把先人的文字资料及图像资料永久保存,还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接受通过网络进行祭扫。这种新的祭奠方式不仅绿色环保,也是对逝者生命文化的纪念传承。

奉献待“新生”

“女儿虽然离开了,但救了别人,生命便得到了延续。”4月1日,仙居园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许大娘的眼中噙满泪水。当日,遗体捐献者亲属、志愿者、医学生等300余人聚集于此,追思、缅怀、致敬。截至目前,我市共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887人,实现遗体(角膜)捐献172例。2018年,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117人,实现遗体捐献38人。今年前三个月,已有8位志愿者实现捐献。遗体捐献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和参与,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作为传统节日,清明承载着人们对故人的缅怀追思,同样孕育着未来和希望。

让清明回归传统本意,让文明祭扫蔚然成风,这是提升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应有之意,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程耀宝 韩双喜 牛晨阳 王昕 邓寅明 摄影报道

责编:俞涛


图片聚焦


天鹅又来清徐做客
戏曲进校园
赏菊
邀你游晋祠